特写:2018车企大变革
戴姆勒拆分公告前的2018年第二季财报中,集团当季净利润18亿欧元,比去年同期的25亿欧元下滑7亿美元,下跌28%。戴姆勒以汽车销售制造为核心的业务正在走下坡路,然而出行服务的用户量却比去年增长了61%,达到了4240万人。此消彼长,出行服务未来有望扛起增收增利的大旗。 基于这种背景,戴姆勒的出行服务业务被正式升级,成为一个独立的子公司。货车、巴士、奔驰品牌、奔驰厢式车也予以整合,独立出去。 ▲戴姆勒集团业务拆分 好处很明显,独立的组织架构,可以让三块业务更独立、自主地决策,聚焦各自的核心业务,减少不必要的内部利益掣肘。尤其是新兴的出行业务,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车企大公司的决策流程,往往会导致他们错过一些转瞬即逝的机会——车东西接触的一家技术颇为前沿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曾试图与德国某顶级Tier-1合作,吸纳后者融资,然而由于前者的流程实在太长,创业公司深感拖不起,最后选择“投靠”了国内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车企独立出来的子公司,在对外合作、投资时,也可以更加灵活、快捷。 同样的招式,大众集团也在筹划。 今年4月初,德国《明镜周刊》爆料,大众集团将把旗下12大品牌按市场定位拆分为4大公司,其中大众品牌、斯柯达以及西雅特将合并为一家公司;宾利和奥迪组成豪华车公司;保时捷、布加迪以及兰博基尼组成跑车公司;商务车和卡车组成一个公司。 这项举措,可以进一步精简大众集团的架构,削减内部成本。同时,消息还称商务车卡车公司会进行IPO,为整个集团的面向未来的技术投资筹集资金。这与另一家德国零部件企业的动作如出一辙——明年,大陆集团的动力总成业务也将完成拆分上市,募得的资金将被主要投入自动驾驶与车联网业务。 就这样,在汽车行业中,当车企作为一个集团应对外部压力时,“合”成为主题;而为了克服内部的阻力,一场场“分”又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在分与合的平衡中,传统车企们试图趟出一条新的道路。 四、裁员浪潮席卷行业 如果说传统车企的“分”与“合”只是架构与人力资源的重整,那么最近的大裁员,则是要真正让传统车企伤筋动骨。 1、福特通用大裁员 时间来到11月,美国的两家巨型车企,通用与福特,相继宣布了裁员计划——通用裁员近2万人,福特裁员超过7万人。 福特裁员,是真正到了危险时刻。2018年10月,福特公布第三季度财报, 利润大幅度较去年大幅度下滑36%至9.91亿美元,在中国市场,福特更是亏损了3.78亿美元。而在两年前,仅仅是收购一家自动驾驶公司Argo.ai,就花费了福特10亿美元。 电动车、车联网····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为了福特的未来——如果没有福特业绩没有明显好转,7万名福特员工,将在明年失去工作。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福特最大的裁员动作。十年前,当福特遭遇金融危机时,福特卖掉了沃尔沃、捷豹路虎,换回最后只裁员不到4万人的代价。如今福特几乎已成光杆司令,再难有多余资产抛售,只能选择加大裁员力度。 不过,也正是福特的业绩下滑与大裁员,才使得大众有更多谈判的筹码去借用福特在美国的产能。 另一边,福特因业绩下滑而裁员时,通用却在业绩上升时逆势裁员。10月底,通用第三季度报告显示,通用当季利润25亿美元,税前利润增长了25%。然而通用却要用买断计划赶走1.8万名员工,同时关闭5家工厂。 旁观者直呼没看懂,然而在金融危机中经历过破产的通用,对危险有着更敏锐的嗅觉——错过了当下,在技术竞争中滑落,那面临失业危机的通用员工或许就是十万计,而不是上万人。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得知了通用的裁员计划后,发出了“通用汽车将来不会被善待”的威胁,然而领导通用的铁娘子玛丽·博拉,还是坚持了裁员举措(虽然将人数缩减到1万人以下)。 ▲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 她的回应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我38年职业生涯中,我从未看到过我们身处的这个行业转变如此之快。”轻装上阵,才能跑得更快,尽管这样的结果对那近万名员工是残酷的。 而这句话似乎也在暗示,其他车企总有会掉队的存在。 2、小散玩家的退场 面对飞速转型的汽车行业,通用、福特需要壮士断腕全力奔跑,国内的企业亦不能免俗。乃至于,一些国内的车企,却面临着退场的风险乃至已经完成了退场。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