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我不懂卖情怀 只能卖产品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比如说同样在东莞一个工厂其实能做硬件的公司,我觉得这些人在过去的硬件行业里利润非常微薄,竞争非常激烈,其实做得是蛮苦的。最后能幸存下来的我相信都是很优秀的企业。但是你发现它的销售额很高,但然而因为它没有互联网模式,即使最后能把硬件做出来做的很有质量,公司一年也能有几十亿的销售额,公司的估值还是很低。可是另一方面,几个做硬件的小家伙可能从OEM硬件中加了一个互联网概念,尽管他们对硬件怎么造出来的不太清楚,可是他们给它加了一个互联网标签,我们熊晓鸽同志去了,我要投资你,最低一亿美金起。 开个玩笑,所以你会发现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所以我最后的观点就是如果互联网公司在新的浪潮下我认为互联网硬件公司是一定要紧密合作的,所以这个是很多硬件企业,我如果能借这样一个机会,不仅是让自己的产品智能化,不仅让自己的产品互联网化和云端化,也能让自己的企业商业模式,让自己企业本身的标签脱离传统比较低利润或者甚至是这种低水平的这样一个特别传统的标签,可能你的企业也能实现互联网化的转型,你也能享受互联网里很多资本的回馈,其实我觉得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我们今天开这个会我在想不能白来一趟,我也想跟很多做制造业和互联网的小伙伴有合作。第一个我觉得当你要做互联网硬件,首先用户至上的概念,用户至上我觉得这个话题好像很老土,但其实在传统行业里是没有用户这个概念的,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过去是什么概念?是客户的概念,谁是客户?向我付钱的那个人,其实天底下没有复杂的生意,我做这个东西卖给你了,你向我付钱这种买卖就完成了。但是互联网这种观念我认为还是要改一下。为什么?第一你提供得有些服务和有些功能用户未必会向你付钱,你也要为客户做好服务,也就是说你要想去扩大你的影响力,你不能一上来只是看着那些可能向你掏钱的人,因为卖硬件不可能一下子中国十亿人都买,可能一开始几十万人买,但是那些即使不向你掏钱或者没有购买你产品的人他们怎么跟你建立联系呢?这是你应该考虑的问题。 举个例子,很多人认为我跟雷军是死敌,其实我跟雷军是朋友。你们看看小米手机的大卖,你没有看到小米手机之前他们做了一个修改米外,安卓系统的修改,让用户免费去用。在互联网上真正吸引你的粉丝和用户,虽然这些人不是你的客户,首先要有用户,然后才有客户。我认为这是互联网里的一个基本规律。 第二个更重要的如果你要想真正转型成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的本质我们提供一个服务,所以你的用户你跟客户之间要转变成用户之间的生意不能是一锤子买卖,过去我们卖硬件,把产品通过广告实际利用信息不对称,然后花言巧语地说服用户买了我们东西,我们很多企业希望这个用户永远不要找我了,传统卖电视的就是这个道理,用户可能再来找他可能就是来维修或者退货了,所以你跟用户之间没有联系,这种客户没有价值,真正互联网讲究的用户关系是说你下载了我的软件,生意没有结束,生意刚刚开始,你拿到了我的硬件,我们俩的关系才刚刚开始,我怎么通过这个硬件能提供持续不断的服务,最后把这个用户变成我的黏性用户,这对很多企业是个挑战。 比如说最近乐视做互联网电视,过去电视竞争,电视行业大老人家做了二十多年电视,人家都是卖硬件的,但是他们今年的电视里加了智能模块,我认为不是加了智能模块就变成智能电视了,你的生意有没有智能。互联网没有底限,他们冲进来买一台电视,我相信乐视70寸卖八千块钱会有人乐意买,但我觉得它每台是亏的。大家买不买一台电视的竞争已经从看尺寸看外形,我电视买回家里面你有没有很多片给我看,如果没有那么多片他就不会买这个电视。因为过去做硬件的就是把电视卖给你,现在被逼着干电视台的事情。你会发现这就是用户概念对商业模式带来巨大的挑战。 所以我觉得你要去想我的硬件模式如何从一次性的去搞客户,我能变成把他变成我联系用户。很多老人理解不了互联网这帮人乱烧钱,像前一段时间滴滴打车和快滴打车,我自己也没分清谁是谁的,他们不仅不要那个钱还愿意倒贴钱,很多人打车据说是白坐,一个月烧了十亿,一个一个月烧了十五亿,它就是为了让用户装它的软件,为了用它的软件养成用户的习惯。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多人转型互联网最重要的。而且在互联网上很多生意我觉得首先要先给用户去创造价值,让用户觉得你这东西真的好,然后你可能真正在互联网赚到钱。 第二个关键词叫体验,体验为王,我觉得今天互联网其实是拉平了世界的距离,让信息变得更加对称,传统的广告我一直是觉得是有微辞的,传统的广告很多是基于信息不对称来做,买的没有卖的精,所以中国人也会警惕,但是互联网会把事实的真相让消费者获得一个空前的权利。所以过去我们做真相的时候在营销上有一个错误的思想,我们经常会琢磨一些卖点,我们经常会琢磨一些我们自认为是为了销售而引入的卖点,但是这个卖点我跟大家讲,如果消费者拿到你的产品不能够感同身受,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消费者原来会为你这个买单,未来不会。所以你的设计思路要改,不一定做很多功能,你一定要想想当消费者拿到你的产品以后有什么样的功能来给他一种惊喜,有什么样的功能让他真切地感觉到你给他创造的价值。 我举两个例子。曾经有某一个运营商原来为了卖手机,他们就说我的手机绿色环保无辐射,这个手机做的不是很成功,为什么呢?因为无辐射这个点你说各位你能判断吗?绝大多数都感觉不到。包括今天在中国很多这种手机之战里面我是认真地在研究他们的,比如像华为做手机做的非常好,我觉得中国很多传统厂商做手机做得不比小米差,但是你会发现上就因为他们不太了解互联网中用户体验的观点,他们更多的是宣传我的技术和想法,最后用户无法感知。比如你说你的手机内部做到什么样子,用户哪懂。相反别的手机都跑个分,我们从小都知道100分比90分跑。比如去年有一个手机叫什么7710、6630,我随便瞎说的数字,我一听就晕了。所以苹果特简单,苹果6要出来了,6大还是5大?当然6大,所以我要知道把我的苹果5换成苹果6了。所以你会发现在互联网里用户的感知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产品再好,不被用户感知,我们很多产品就很难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