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访谈:1000万粉丝的公众大号 增粉只有这2招
沙小皮,微信公众号视觉志的创始人,如今缔造了视觉志文化传媒公司,旗下公号粉丝近1000w。主要产品为视觉志、她刊,其中视觉志的粉丝数约为370w,她刊约为350w,月营收达上百万。本期秦刚访谈,我带大家走近文科男沙小皮,跟大家分享下“300万粉丝的故事”运营心得。
秦刚:每次采访微信公众号的大咖,所有人都想知道,你们是如何增粉的? 沙小皮:其实讲这个话题之前,我要告诉大家,在一个平台初起的时候,敢于尝试的人,其实比起后来追赶的人,就是多了很多的优势。 三年前,我刚开始做微信号,那时候有些野蛮成长的方法,后来平台将这些方法列为违规的方法,所以现在即使我知道几十种加粉方法,比如视频带粉丝,互推,萌宝投票,很多都是规则所不允许的,但是很多这类方法是粗暴却是比较有效的。 但是现在这些方法,对于很多运营者来说,作用不大。这些办法在2014年还跟买彩票差不多,也许赚到几个留下的账号,但是平台出了明确的规则之后,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之后,很多同行也会去举报。所以静下心来总结,长期有效的只有两个。内容涨粉与广点通。 第一个是内容,做内容涨粉的方法最好的就是做爆文。很多小号如果赶上全民大热点,也可以有不错的收获。 对于内容的热点分析,我的做法是采取每天总结的方式,也就是每天早晨都会开个小例会,把前一天的转发,阅读做个分析,包括粉丝的留言,都会集体讨论,什么样的内容,是粉丝喜欢的,什么是粉丝不喜欢的,微信后台提供的数据反馈,信息详实,对于做自媒体的人,已经是非常好的馈赠。 粉丝量大的话,内容一发布,几乎是瞬间就收到反馈信息的。这在以前的传统媒体是做不到的,但是现在,内容的好坏,直接以阅读量为基准作为考核的。 在这里,我提醒一下大家,要做品牌号的,需要保持一定的格调,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导致阅读下滑的。有一些朋友,一开始还能坚持一些有逼格的文章,后面坚持不下去了,号的效果也没有出来。 第二个是广点通,是一个很直接很有效的方法,就是买粉丝,这个玩的最好的是"一条"与"二更"这2个公众号,她们在广点通红利期的时候做了很大的投入,也获得很好的回报。当时广点通在2014年刚出来的时候,一个粉丝的获取成本才5毛钱,当年我的帐号是个人主体没办法开广告主,不然我会贷款去投,直到现在,我还是建议,如果你有条件,还是可以做一做的。因为微信一直不做流量分发,唯一做的一个点就是广点通。 秦刚:请问一开始,你是如何定位视觉志的?发展下来,中间经历了哪些调整? 沙小皮:我一开始定义视觉志就是:中国第一视觉微刊,引领图片阅读时代。后来发现完全的纯粹图片,没有任何的社会属性,对目标用户的定位还是太高了,不够接地气,曲高和寡,我们想做一个大众媒体,慢慢放下自己的属性,在内容加入一些图文并茂的元素,这些,都是根据后台的数据是调整自己的属性,因为定位太高的话,涨粉就慢。 品牌打造是视觉志一直坚持的,视觉志是一个纯草根起家的账号,我之前是没有什么背景与水平的屌丝,身上没有光环,就是只从微信起家。 之所以到现在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可以做成品牌媒体,最重要的就是订阅量,就是粉丝数,在圈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之后,你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圈粉的过程。比如我们曾经报道过一些明星,她们看见了,也会找过来,帮你做传播,因为她们觉得这个内容的传播很有调性。 在做品牌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排斥广告,很多人觉得广告会影响企业形象,其实不是这样的。 在我看来,很多企业,就是一线品牌,当他们在你这里投放的时候,会提高你的品牌形象力。广告主会互相攀比的,你的广告质量也会不停的得到提升。你的客户越来越牛,你的同行也会觉得你牛。 我的这个意识,是奥迪找我合作的时候,我才萌生起来的。后来奔驰,宝马也找过来,我们的粉丝看到了会觉得,哇,这类大品牌,都找你投放,会觉得我关注的账号很厉害,其实与广告品牌结合好的话,完全不丢人,可以双赢,一石二鸟,对客户也好,对自己也好。 你要做品牌媒体的话,也要经得住金钱的诱惑,很多土豪就是过来要拿钱砸我们,我们都抵抗住这个诱惑了,因为我们想做品牌的长续发展,不是想捞一票就走。 秦刚:你一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是单打独斗还是组建团队? 沙小皮:我一开始是单打独斗。之后2014年,我参加一次由猫老大组织的草根微信公众号运营者的聚会,猫老大告诉我,你既然出来创业,你也不是只想做个博主,做个写手,你肯定想做一个媒体品牌,你要尽快的团队化,公司化,规范化。 这话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即使自己再高产,最后也就是做到一个小博主吗,能做大的,背后都是一个团队。我迅速让自己从一个主笔,转向一个总编,最后再转向CEO,迅速组建好一个团队后,我变成公司最不能写的人,而是能给公司拉资源的人。 组建团队的时候,最开始是在视觉志上发了一个招聘广告,差不多收到300多份简历,后来有一些报纸媒体,还有一些学校的宣传给我们做了报道,一些学长学弟就来投奔我们,也是我们团队初始的形成。 我对团队成员的要求是,选择一些文笔不错,有一些小特长,比如会懂设计,一些英语,法语,俄语很好,可以在国外的网站找到一些素材,可以让素材涉猎更广,慢慢的团队形成一个规范化的运作。 2014年前,视觉志完全是我一个人在做,那时候到处抄,到处组稿。组团队大半年后,我一天都没有写过,我们的原创团队,已经比我厉害太多了。 我从文案的工作解放出来之后,开始做公司规划,人员调配,对外资源的对接,这样公司才能形成良性发展。我第一次遇见猫老大,我还自己在做内容,他告诉我,等到有一天,你自己把东西交出去之后,你就没必要再去碰了,确实是如此。 秦刚:你在微信发展得这么好,对其他平台也有布局吗? 沙小皮:现在做自媒体,最好就是微信,但我认为微信也有其周期性,不可能是永久。这里我觉得要提醒大家,选平台,你选的对不对,会决定你的生死。我之前有朋友做微视,微淘,比我们拼多了,几乎隔一个小时就发布一次内容,但是还是死掉了。方向要是选错了,你可能每一步,都在走向死亡。 其实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创立的媒体品牌永久的发展下去,我们会思考,现在微信平台是最好的平台,如果这个产品的使用周期过了,我们可能要面临迁移平台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一个隔代发展得问题。 什么是隔代发展?我举个例子。 现在微信做的最好的,是人人网那批人做的最好。为什么呢?因为之前微博发展得很好的时候,人人网的那批人觉得自己在人人网发展也不错,就没有去占领微博这个渠道端口。 后面很快看着微博火起来,错过了机会。所以当微信起来的时候,这批人迅速的占领了微信这个平台开始发力做,所以他们现在在微信这个平台是做的最好的。 假如说,微信的平台慢慢不行了,但是我们已经在这里投入这么多了,我们可能马上再组一班人马,快速的切入一个新的平台并去玩转新的平台吗?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