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看一看背后的产品哲学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这篇的写作背景是笔者本人被朋友吐槽是个“看一看”狂魔,为什么这么说呢? 由于我每天会固定的花一些时间去刷一下看一看,看看我的好友们都在看什么和关注什么内容,一些比较好的感兴趣的内容我会浮窗留着晚点一起看,五个浮窗不够用的话就会转发至我的待看列表(其实就是用面对面建群随便输了个数字建了一个只有我自己的群聊然后置顶命名为待看或者待办),然后抽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集中的阅读,高效的获取信息,对我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内容疯狂一连串点“在看”。 所以本“在看”狂魔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我十分喜爱的这个“看一看”。 孵化于朋友圈的新场景——看一看在开始聊之前先问几个问题:
因为看一看是从朋友圈剥离出来的新场景,所以我们就从朋友圈聊起。初期朋友圈的定位是使得用户之间可以高效的社交,通过朋友圈的分享去了解朋友的近况,通过朋友圈的互动去维护关系。 所以作为工具,它的定位是省时间,高效社交。但由于朋友圈的内容大多是图文类分享,属于朋友们碎片化的生活分享,因此也逐渐被用户当成了一个杀时间工具。使用微信的时候,要是没人跟我聊天,那就去刷一刷朋友圈看看有啥新消息打发一下时间。 (不要太惊讶,杀时间和省时间的需求经常是矛盾的,比如你看剧是为了杀时间,但是同时又会需要2倍速看剧去省时间,人就是个矛盾的综合体hhh) 公众号的文章内容与朋友圈本身的原创分享相比,大多都是长文章。碎片化的生活分享可以同时满足用户杀时间和省时间的需求,但是公众号文章不能。人的本性是不愿意学习和思考的,长文章需要更多精力的投入和更专注的注意力,既不能杀时间,也不能省时间,而是要花时间花精力。 小龙哥在微信公开课中提到过,人是一个很奇怪的动物,他会控制自己的时间,随着好友增多,朋友圈内容变多,并不会提升他们在朋友圈的停留时间,也就是说,用户不会按照内容多少来分配花多少时间。 从数据来看,从微信第一年发布朋友圈功能来看,用户平均在朋友圈花的时间是没有变化过的,无论是10个好友,100个好友还是1000个好友,大家平均刷朋友圈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 好友不断增加导致朋友圈内容的溢出和用户刷朋友圈时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微信朋友圈生态对于公众号文章越来越不友好,最终导致的就是朋友圈分享的文章被点开的概率越来越低。 一方面,在碎片化内容的冲击下,用户抱着杀时间的想法而来,就随手看看票圈有没有更新的内容,并没有做好阅读一篇长文章的打算。因此在看到朋友转发的文章时,会本能的选择先看看其他短内容,而不是点击链接跳转到一篇长文章。 另一方面,刷朋友圈时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公众号文章需要二次跳转,会中断用户刷朋友圈的体验,而且一篇文章少说也有一两千字,点进去看完文章再回来的话刷朋友圈时间可能就不够了。 基于好友关系的订阅信息流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看一看诞生了。因为公众号文章需要一个阅读场景,属于需要用户抱着获取信息的心态而来并且愿意付出一定的空闲时间才能静心阅读的长内容和深度内容。因此看一看在朋友圈以外开辟了一个新的阅读场景,方便用户分享和阅读。 看一看的本质是另一种形式的订阅信息流,你订阅的主体是你的好友,基于双向确认好友关系,你允许他们向你推荐他们认可或者喜爱的内容。 这意味着它不会猜你喜欢,不会根据刚刚多人点赞结果向你推荐任何内容,平台没有态度和偏好,只做工具,把想要阅读和热爱分享的一波人聚集到这个新场景里面,高效的实现信息的流通。虽然你不知道看一看里会出现哪些内容,但你知道每一条内容为什么出现,规则是清晰透明的,用户有完全的主动权,可以选择不看谁的在看内容或者不看某个公众号的在看内容。 新场景的出现使得分享者和观看者和平台三方受益。 对于愿意主动去筛选内容和推荐内容给他人的分享者而言,点击“在看”比转发到朋友圈的操作成本低了很多,相当于一键分享给你的所有朋友,虽然有可能部分朋友不使用看一看,但大概率不用看一看的这部分人也很少会点开你在朋友圈的分享(因为他们没有获取信息的需求)。总的来说,看一看帮助你把内容分享给更有可能感兴趣的人。 对于希望高效获取朋友推荐的内容,了解朋友信息的观看者而言,“看一看”集成了众多好友给你的推荐列表,你可以高效的看到好友们正在关注的话题,他们认可的内容,他们精心挑选的内容,全部都静静躺在你的列表里面,每天抽一点时间浏览一下列表就能发现不少新大陆。 对于平台而言,新场景的开辟提高了公众号文章的打开率,开辟了新的阅读场景。虽然人们本性是不愿意阅读的,但是通过社交推荐去获取信息的阅读是能够被接受的。所以我们给了用户一个阅读的理由,因为你的朋友在看这个,所以你也可以了解一下看看,这样的机制使得优质内容能够基于社交推荐在平台多次传播和流通,打造更好的内容生态,鼓励更多优质内容的产出。 从“点赞”到“好看”到“在看”根据西瓜数据2019年的公众号生态趋势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自“点赞”功能变成“好看”,然后又升级成了“在看”,并会分享到看一看之后,在看数据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在19年后几个月的在看数又有所回升。 (《2019年公众号生态趋势调查报告》部分截图) 我们可以试图去理解一下数据变化背后的原因。 一级进化:从“点赞”到“好看”最初,该功能的定位是点赞,仅仅就是一个赞而已,点赞成本较低,用户点赞的心理也比较丰富,可能就是碍于情面鼓励一下,点个赞,也可能是认可内容觉得需要点个赞,也可能是认可博主本人的分享所以对于博主的所有内容都点赞以示鼓励,也有可能是随手点赞表示朕已阅。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