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自媒体“教父”李传帅和他的信徒们 | 青客故事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乡村自媒体“教父”李传帅和他的信徒们| 青客故事 小黑板上写着员工们的收入| 网络图片 在乡村,似乎人人都想成为李传帅。自媒体俨然已经成为一门手艺,对于渴望成功的乡村年轻人来说,他们希望能借此累积财富,如果运气够好,还能带来名声。 模式 李传帅的黑色宝马停在村子里,四周的水泥地坪上铺着金色的玉米粒,已是重阳秋收后,日光没有丝毫减弱,干燥闷热的气味封锁住每一个人的鼻腔。 在这个济南向北100公里的李庙村,黑色宝马车后面紧闭的大红门里,一个乡村女性自媒体团队正不停歇地敲击着键盘,爆款文章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每日百万流量。 2018年8月,自媒体青年李传帅突然就在网络上火了。一篇《实地探访山东新媒体村,农妇做自媒体收入破万》的文章,将这个农村青年从电脑屏幕后推到人们视线中。 “乡村”、“农妇”,这两个平常的词语一旦牵扯上“自媒体”、“月入过万”,引发出一连串不可预测的效应。这则报道为人们提供了戏谑的谈资,也让另一些人看到了机会。 对于李传帅来说,过去三年的努力在这一刻得到验证。他生在这个村庄,幼年丧母,父亲离家出走,靠着奶奶的拉扯,靠乡邻们的帮扶才长大成人。他十几岁便远走他乡,干过保安,也在手机和电脑修理店学手艺。 在互联网这行,李传帅是自学成才的,从电脑修理到软件编程,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漂泊打工的日子后,他讨了媳妇儿,小家庭落脚天津,开了间电脑维修店,过往的报道里称“年收入40万”。2016年,他试水自媒体,发布了一篇文章后,获得平台奖励3000元。李传帅意识到机会来了,不顾妻子的反对,他关掉天津的小店,开着宝马回到了家乡商河县。 “那就是小帅”,一位邻居大爷用浓重的方言指给我看,李传帅从一处正在施工的房屋中钻出来。最近他在自家院落不远处的空地新起了一幢大房子,大爷说,“花了五六万买地皮”。乡亲们似乎对一切都了如指掌。李传帅急急地走着,穿着黑皮衣,理着平头,一副眼镜修饰着微圆的脸,神情木然。 “李传帅,”我走上前跟他打招呼。 “你是记者?你们已经打扰到我了,我们最近不接受采访。”他加快脚步向前,看我还跟着,猛地停下脚步、脸上满是不耐烦,“你快回去吧,真要写报道我们自己也可以”,接着便消失在一栋灰色院子后。 自从8月份山东自媒体村的新闻在网络发酵后,李传帅经历了短暂的喜悦,接着迅速坠入到绵延的烦恼当中。2016年他在李庙村自家的院落里组织起一支乡村女性自媒体团队,他们称这份工作为“做号”。团队成员都来自远近乡村,年龄从十几岁到三十多岁不等,通过在各大平台上发布流量文章,李传帅积累着财富,媒体报道中,他曾自称一天收入十万,但随后又改口,没有这么多。 李传帅相信,他已经摸索出自媒体玩法的规律,建立起一套模式,成为了隐在屏幕之后的赢家。而在网络走红之后,大量的关注有如轰炸,一家家媒体涌入到这个不起眼的村庄,过去他引以为傲的模式被一层层扒光,暴露在众人眼前。有人质疑他洗稿,也有人批判他生产的都是垃圾文章。 8月30日,随着互联网整治的展开,不少自媒体账号被封停,李传帅工作室的几个账号也被牵扯其中。一切都来得太迅猛,走红是,被唾骂和封禁也是,这是李传帅没想到的。此后他将工作室闭门了几天,几个在这里上班的新媒体女孩也因为顶不住压力而辞职。 李传帅工作室内景| 网络图片 门徒 从商河县城打一辆网约车,12公里,30多元,就能抵达李庙村。第二天我照例复制了这段行程,来接我的司机是个娃娃脸青年,脸上红里透黑。 在副驾的挡风玻璃前,摆放着一张打印的A4纸,一排黑体字写着:“号外号外,转发免费送玻璃水啦。添加微信好友并带图转发本条消息至朋友圈,连续发三天送0度玻璃水一瓶,领取地址加微信……” “你加一下我微信,”司机用理所当然地语气说道。 “我不是本地人。”我推脱道,他显出一些失望。 汽车驶出县城,景观切换成低矮的农家院和苍茫的田地。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突然找到了话题,“你知道李传帅吧?” “你认识他?”我期待着他的回答。 “认识啊,”他表情里有些得意。“我看你这要去李庙。” “你也是他们村的?” “我不是,我县里的。我算得上他徒弟,跟他学过自媒体。” 娃娃脸男孩名叫李晨(化名),生于1995年的他看上去还有些稚气,此前一直在贵州干工程,今年才回到商河家乡。夏天时,他知道了李传帅,便跑去李庙拜师学艺,在李传帅工作室里,跟着姑娘们一礼拜学做新媒体。 我问他学这个有用么,他用奇怪地眼神回应我,“当然有用!” “挣着钱了吗?” 他瞟了我一眼,“你们这种小白,我跟你说也说不清楚。”停顿了一会儿,接着悠悠说道,“这么说吧,做号分很多平台,有的上手快,只要发文就能赚钱。有的要过新手期,转正之后才能发钱,但给钱多。我那会儿天天发文,过了15天新手期之后,就挣着钱了,挣了200块。现在我那个号也值两千呢。” “我就是没坚持,当时外出了一趟,没有网,就没再发了。现在也顾不上了。”李晨有些感慨,“咱就是做得晚啊。红利期已经都过了,你再去做,是做不过李传帅的。” 李传帅意味着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在商河县,如今陆陆续续又出现了一些自媒体做号团队,几乎都来自李传帅的经验传授。“你要学的话,我可以把当时上课的课件给你。”李晨接着说。 一路上李晨都在传授赚钱心得,不断提及“裂变”、“二八定律”,这个23岁的年轻人再也不想留在贵州大山的工地上了,新媒体就像一根救命稻草。“你要学习的其实是一种思维,”他显然很有自己的见解,“就像我处理玻璃水,我免费送一瓶玻璃水成本才一块钱,但大家一发朋友圈,就能带来生意,实际上不还是挣钱了吗?” 车子开到了李庙村的土路,还是停在那辆宝马车旁边。李晨在前面带路,将我领进一条巷道,这是下午两点四十分,几个年轻女孩推着电动车正往外走。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