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英雄消亡史
在漫画原著里,毒液原本是一个著名的反英雄,因为它寄生宿主的特性,还曾经变身超级反派。通常来说,一部“反英雄”的超级英雄电影是有机会去表达更丰富的创作母题,而非只是纯粹爽片的,把诺兰捧上神坛的“黑暗骑士三部曲“是最好的例证。 但电影从最初的 R 级调整为 PG 13,就已经释放出了索尼哥伦比亚并不想走这个路线的信号。 上映之前,索尼哥伦比亚就把宣传重点放在了毒液的“男友人设”上。上映后,各种宣传物料更是直接卖腐,汤不热和微博上都掀起了一波毒液和汤姆·哈迪卖腐的大潮,各种限制级同人画在微博上都被广泛传播。毒液邪恶的反派形象也在电影里变成了傲娇萌宠。 从暗黑超级英雄到“萌宠+CP”,这个设定引起了很多影评人和原著粉的反感。但最终,广大观众用电影票做出了投票。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好兆头,在《腐女“腐”男:跨国文化流动中的耽美、腐文化与男性气质的再造》这篇文章里,两位学者就讲到,“当代主流社会关于男性气质的强制性规约,就是耽美所要反抗和消解的对象之一。” 但当写故事的人去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倾向的时候,那些超级英雄凝聚精神、反映现实、追求自由的价值内涵会很容易被消解掉。 不仅《毒液》凭借 CP 概念大获成功,更早之前的漫威电影里,美队和巴基、雷神和索尔,都没有抵挡住这种“腐“倾向的消费文化的影响,成了各种同人作品的灵感源泉。 21 世纪初索尼席卷全球的蜘蛛侠三部曲里,还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作为电影的落点。但现在荷兰弟版的年轻蜘蛛侠身上,这个曾给过美国民众代入感的 loser 式的超级英雄,在如今 meme 文化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已经成了各种和钢铁侠父子关系调侃梗、表情包的创作素材。 甚至严格意义上说,这几年上映的超级英雄电影里,可能只有《黑豹》算是真正的超级英雄电影:近几年美国黑人正在经历一场对他们并不友好的社会变革,川普上任、种族割裂、民权倒退。在这个背景下,“黑豹”成为了黑人的“超人”,瓦坎达成为了黑人的乌托邦,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一个符号,让所有美国黑人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集体精神困境投射其中。 但这样的“真·超级英雄”,越来越少出现在大荧幕上了。 尤其在中国。如果说“超人”、“黑豹”和金庸作品诞生的社会背景里都有民众在当下的某种集体精神困境,那么,回到斯坦·李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最大的精神困境是什么?如果我们无法定位我们在这个时代下的精神困境是什么,我们恐怕就辨识不出《战狼2》里的冷锋和舞台上的邓紫棋到底是不是中国人的超级英雄。 但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 我用尽了我的想象力思考老头子留给我们的这个问题,得出的答案是唯一答案是:穷。 过去这些年被我们身处于低阶自由泛滥、高阶自由无处可寻的时代,今天的年轻人不用担心战争袭来,不用担心经济的停滞,不用担心文化的倒退。最近很火的《低欲望社会》这本书里对日本社会和年轻人一代的描述,已经被大家发现,和今天中国的城市青年状态其实差不太多:高房价,低生育率,高龄化;年轻人则是虚无、佛系、“人间不值得”。 精神面貌模糊不清这枚硬币的另一面,是现实中的房价居高不下、租房市场被巨头垄断;贵的外卖吃不起,便宜的外卖吃了看不起病;全民在两年时间内经历消费升级到消费降级。穷,这可能是今天唯一困扰所有中国年轻人的事情。 而在金庸和斯坦·李相继去世的那一周中间,有个叫王思聪的小哥,在微博用 113 个 1 万元奖励的名额做转发抽奖,破了那天上午天猫用“抽锦鲤”刚刚创下的最快破百万转发记录。这条抽奖微博甚至还引发出了人们对微博整个抽奖系统的全面质疑。 所以还没有人打算以王思聪为蓝本做个超级英雄电影吗? 部分参考文献: 《超人外传》格伦·韦尔登 《漫威宇宙》肖恩·豪 《奇异博士诞生之前:历史如何推动美式超级英雄的演变》路聪 《金庸武侠传奇,一场集体无意识的文化迷梦》吕恒君 《腐女“腐”男:跨國文化流動中的耽美、腐文化與男性氣質的再造》徐艳蕊,杨玲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