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英雄消亡史
虽然斯坦·李一直表示“黑豹”这个名字只是一个巧合,但在 60 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时期,一个重要的黑人左翼激进组织就叫黑豹党。他们诞生在加州奥克兰,信奉以暴制暴(虽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上街游行时还会举起毛主席语录。 《黑豹》中男主特查拉和反派艾瑞克的形象,,也正好对应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的两位领袖: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 X。黑豹这个虚构的漫画形象,正好给了美国黑人最为缺乏的民族自信力,50 年前种下的种子,在今年结了果。 如果说黑人民权运动是当时美国国内最重要的社会运动,那当时全球最重要的历史背景就是冷战了。有关冷战,有关自己犹太裔加上退伍老兵身份的反思,斯坦·李全部都放在了《X 战警》这部漫画中。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万磁王的身上融合了马尔科姆 X 为代表的黑人、犹太人和同性恋这三重少数族裔的身份,他那句 Never Again 的口号,更是成为了犹太人的一个指路明灯。万磁王和 X 教授有关不同族群如何相处的理念之争,甚至对当下的社会运动依然有参考价值。 创造金刚狼的漫画家 Gerry Conway 就曾经概括说,“漫威是被社会带领前进的。” 超级英雄在 60 年代这个美国社会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找到了新的使命。他们不再需要给战争动荡中的美国人提供安全感了。他们需要做到的,是让超级英雄成为社会现象的投射,让各种社会运动、民权运动背后所代表的族群,在漫画里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 伴随着这些社会运动的兴起,美国进入了一个反主流文化的时期。年轻人拒绝主流价值观,拒绝传统的努力工作,而是把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摇滚乐、毒品和性解放当中,于是他们被称为嬉皮士和垮掉的一代。 在嬉皮士的精神世界里,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问题的答案,他们想从东方的神秘主义中找到解脱。乔布斯 19 岁时去了趟印度很多人都知道,正是那次精神之旅让他开启了灵性直觉创立了苹果,当时像乔布斯这样对东方神秘主义感兴趣的青年不在少数。 于是漫威的奇异博士诞生了,史蒂芬·斯特兰奇靠着喜马拉雅山上学来的东方神秘魔法拯救了世界。《奇异博士》漫画一经推出就销量暴涨,漫威直接把它从双月刊变成了单月刊。到了 60 年代后期,奇异博士更是成为了美国年轻人心目中的反主流文化偶像。 而这个时期的东方,也有人正在塑造属于东方的“超级英雄”流行文化作品——我们称之为“武侠小说”。 03 6、70 年代的亚洲,中国内地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韩国、台湾还在民主化前夕,整个东亚只有一个叫香港的小地方,在文艺创作上能摆脱革命叙事,开始生产娱乐化、消费化的流行文化产品,给经济腾飞下的本地居民提供娱乐消费。 以《明报》为代表的社经报纸,成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娱乐媒介,金庸在报纸上连载的武侠小说很快成为街头巷尾传阅的故事。 直到 1990 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才正式在大陆发行,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在 80 年代就开始在内地的报纸上连载,杂志和盗版书更是不计其数。 直接受到武侠小说冲击的中国人是泛 80 后一代。如今的 80 后,在自媒体的叙述中成了买不起房、生不起病、上有老下有小的活韭菜,仿佛是社会中最负重前行的一群人,但时间往回倒二三十年,那时候的 80 后是最没有包袱的一代。 他们算是中国最早的独生子女一代,集体主义不再是渗透进血液中的价值观。物质生活上,他们并不像上一代人一样饿过肚子,见识过动荡和巨大的社会变革,他们生下来所背负的枷锁就比上一代少,也因此他们在精神上更加如饥似渴。但 8、90 年代的中国大陆依然不能给他们提供任何高效率的文化娱乐产品,于是以金庸为代表的香港流行文化在整个中国大行其道。 金庸去世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博士吕恒君,在某个不能提名字的香港媒体发了一篇文章《金庸武侠传奇,一场集体无意识的文化迷梦》,其中就讲到说, “大陆民众自 1950 年代至 1980 年代初深受共产主义文学冷硬、机械、反人性的压抑扭曲之苦。金庸文学于他们来说无益于温润的甘露,并且在叙事方面有令人欲罢不能的前卫诱惑力。” 除了文本上的吸引力,泛 80 后还在武侠小说里惊奇地发现,人原来还能活得这么自我。金庸笔下的武侠人物,个个敢爱敢恨,无拘无束,视外界的条条框框为无物,只有心里信奉的道德标尺能左右自己。他们未必像西方的超级英雄那么无所不能,也未必最后能落下圆满的结局,但他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实践自己个人价值体系的结果,他们是自由而热血的。 对于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的 80 后来说,活出自我,活得多元,几乎就是他们最大的共同愿望。 于是金庸笔下的武侠成了这一代人的超级英雄。 但对于父辈和权威,当时掌握着社会话语权的人来说,80 后这种个性和叛逆却是不可理解的,于是“垮掉的一代”这种名号被加在他们身上。我的脑海里至今还留存着我哥哥因为偷看金庸以及和女同学写信被我爸痛打的画面,这些现在看来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在那个年代却是完全不被允许的。 甚至王朔 90 年代末还曾经撰文批评过金庸,说金庸是“四大俗”,不仅在文本上算不上高雅,还为用虚幻的情节为年轻人提供了某种逃避和庇护。而他认为,以他为代表的“新北京文化圈”中人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趣味,所谓四大支柱:新时期文学、摇滚、北京电影学院的几代师生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十年创作。 但能被王朔自诩身处其中的“新北京文化圈”所代表的中国年轻人有多少呢? 流行文化之所以成为了流行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四大俗”也好,漫画也好,好莱坞电影也好,虽然有纯粹商业化的娱乐产品,但也有尝试把严肃社会主题包装在通俗作品表皮里的创作者。超级英雄和武侠只是载体,决定它们能多深刻地,影响多少人的是它们的价值内涵。 过去半个月金庸和斯坦李的相继去世,社交网络上掀起了接连的悼念风潮。可见,能在少年时代在心中埋下了“英雄是什么”的种子这件事,对我们有多么的重要。 04 东西方世界里为我们构建超级英雄世界的两位巨擘相继离开。但仔细想想,金庸在 1972 年就写完了 14 部武侠小说,斯坦·李也早就离开了漫画创作一线,他们所构建的那个超级英雄的世界其实只属于过去。 当下武侠这个题材早已经被五花八门的爽文取代,从前受众有限的美漫,在经历了漫威影业长达十年的电影宇宙培养后,也成了全世界都在追捧的商业 IP。 《毒液》在国内已经拿下了 15 亿票房了,它扛过了“神奇动物”的冲击,在《无名之辈》靠口碑逆袭前,《毒液》霸占了12天的单日票房冠军。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