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http://www.0378zz.com/)- 科技、AI行业应用、媒体智能、低代码、办公协同!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交互 > 正文

GE、西门子市场重叠率高达7成 谁将引领物联网世界?

发布时间:2021-06-14 09:55:47 所属栏目:交互 来源:互联网
导读:最近几年因为关注智能制造所以一直跟踪这两家公司的动向。此文的标题直译的话,应该是西门子和通用电气都在物联网领域加速,译者在初稿中曾经加上争霸的字样,而我修改时却用了各有千秋。它们的市场有70%是重叠的,竞争当然不可避免,但是这并非你死我活的零

最近几年因为关注智能制造所以一直跟踪这两家公司的动向。此文的标题直译的话,应该是“西门子和通用电气都在物联网领域加速”,译者在初稿中曾经加上“争霸”的字样,而我修改时却用了“各有千秋”。它们的市场有70%是重叠的,竞争当然不可避免,但是这并非“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全球化时代企业被对手刻意打败的案例非常罕见,而绝大多数失败企业或死于固步自封不思变革、或死于疾病乱投医,后者包括了盲目“对标”,不顾自己的具体条件,而企图学样所谓“最佳案例”。从文章可以看出这两家制造业领军企业都在积极进军物联网领域,但是路径却有明显差别,尽管作者倾向于看好通用的路径,但也承认西门子某些方面也有优势。

文章其实也披露了两家企业采用不同路径的一些深层次因素。比如提到“美国文化”,也即国家工业文化的影响,对此不少文章也已经论及;另有一个看点是其企业的内部结构,通用大型单件产品已经成为集团构架内的“小公司”,虽摆脱了恐龙企业的臃肿,却也需要强化物联网来连接原本独立的制造单元;西门子不久以前还是传统的科层结构,这几年正在大力削减中间层,它看上去有点谨慎的发展道路看来也是合理的选择。

中国部分先进的制造企业同样面临转型,前段时间好像有人主张该走“物理+虚拟”的工业4.0道路,依据之一是《哈佛商业评论》一篇“为什么德国制造完胜美国”的文章。本文为我们很早就提出的一个观点再次提供了证明,中国制造的数字化转型一定不是在“德国模式”和“美国模式”中择一而行,而是从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背后共同的使能技术出发,从中国企业自己的情况出发找到的那一条道路。(缪其浩,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人》周刊2016年12月3日

美国工业巨头通用电气大步跃进物联网,而它的重要竞争对手——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则采取了更慎重的布局方式。

6月份投入使用的西门子慕尼黑新总部办公楼距离老的总部办公楼很近——因为新大楼就在旧大楼旁边。新大楼使用了最前沿的设计,符合最严格的环境标准。整栋大楼装有节能传感器,收集雨水用于冲厕所。

美国的通用电气(GE)——西门子的主要竞争对手,也很快会搬进新的基地。不过GE的新旧总部相隔就很远,旧总部在康涅狄格郊区,新总部在波士顿,开车就要三个小时。大楼的设计也包含大量的环保技术,例如一个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整栋大楼有开放区域、工作区和休息区,还有一些为内部和外部初创公司设立的实验室。

现在,两家工业巨头都在低调地进行着公司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从机器制造商到完全数字化企业的转变。GE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表示,GE公司计划于2020年成为全球前十的软件公司,软件及相关服务业务订单预计达150亿美元。

我们总会把西门子和GE相提并论,主要因为以下两点:1,两家都是工业巨头。两家的年收入都达到100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多元化工业集团;2,根据摩根大通银行的数据,GE和西门子的市场重叠率达到70%。

但GE和西门子的相似处也仅限于此。尽管同为多元化工业集团,GE和西门子从产品到企业文化,都有巨大不同。GE主要销售大型单件产品,如喷气发动机和机车。从组织架构上来说,GE更像是一个不同部门的集合,具有大公司的雄厚实力,却又像小公司一样快捷灵活。从企业文化说来说,GE是典型的美式作风,开放,雷厉风行。

相比之下,西门子在产品设计和工厂自动化方面表现更卓越。西门子在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工业产品数字化周期上,经验相对丰富,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它比GE更接近一家IT公司(虽然它离成为IT公司还很遥远)。从公司的组织结构上来说,西门子更分散,各中心相互竞争,争夺地位。从企业文化上来讲,西门子更严谨保守,讲究论证、流程。西门子的高层管理者更倾向于谨慎决策,但谨慎决策的结果并不总是好的:西门子的盈利仅为GE的一半。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