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渐成主流,KubeSphere估值将大幅提升
发布时间:2022-06-27 14:23:46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互联网
导读:中国云计算市场在短短10年多的时间里就已实现从0到千亿的规模,迈入了普惠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云原生成为了亮丽的标签。 目前,上云已大势所趋,但上云并非易事。云计算最大的困难不是搭建云平台,而是应用迁移上云。传统应用迁移上云由于不是为云
中国云计算市场在短短10年多的时间里就已实现“从0到千亿”的规模,迈入了普惠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云原生成为了亮丽的标签。 目前,“上云”已大势所趋,但“上云”并非易事。“云计算最大的困难不是搭建云平台,而是应用迁移上云。传统应用迁移上云由于不是为云开发的,迁移成本较高,而且传统应用迁移方式如果只是采用虚拟化和重新部署,无法发挥云计划的弹性、容错和高并发处理等特性。”青云科技容器平台产品负责人于爽向记者表示,“未来的软件一定是长在云上的。客户的业务,在未来更多的是依托于云的架构,不一定是公有云,不一定是私有云,但一定是依托于云的弹性可伸缩的、成本无限降低的这种架构去构建。”于是,云原生应运而生。 K8s是云原生重要抓手 记者了解到,云原生实际上就是在定义一条能够让应用最大程度利用云的能力、发挥云价值的最佳路径。云原生是一套指导软件架构设计的方法论、工具和最佳实践,使得开发的软件和“云”能够天然地集成在一起,发挥出“云”的最大价值。微服务是对已经有数十年历史的应用架构的一次彻底改变,是SOA 应用架构的一次升级。云原生和微服务是天生良配,相辅相成。 “云原生给用户提供了方法论,定义了一条能让业务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基于容器或基于云的基础设施,发挥更大的效能,包括成本降低、提升业务效能等。” 于爽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云原生工具链很复杂,整个生态很庞杂,因此需要一个抓手。围绕着 IT 基础设施业务开发层面,目前来看,容器和K8s就是最好的抓手、最简单的抓手、最便捷的抓手之一。容器、K8s是云原生的重要组件和工具。具体而言,K8s 是承上启下,对上提供了基础设施能力接入的标准接口;对下提供了应用服务的格式化数据抽象,让K8s 能够作为一个能力中介层,以一个标准化的方式把能力接入到云原生环境中。作为软件容器平台Docker,类似Java,Java 带来了跨系统统一的编程语言,产生了一个数百亿美元的软件市场。Docker 带来了跨系统的应用交付标准化,为全新概念的混合云奠定了基础。 云原生操作系统KubeSphere市场表现优异 K8s 不仅是企业自身混合云战略的核心支撑,也成为IT 服务商及云服务商战略转型的必然一步。不过,K8s是内核,企业用户需要一个操作系统,就好比红帽操作系统、Ubuntu操作系统,它们的内核基本上都是Linux Kernel。而青云科技推出的容器平台KubeSphere就是基于K8s内核的操作系统,即云原生操作系统。 记者了解到,青云科技于2018年孵化了基于K8s的容器平台KubeSphere,2020年8月,KubeSphere迎来3.0版本重磅升级,提供多云与多集群管理、应用自定义监控功能,并支持审计日志查询、网络策略管理等,进一步增强了平台安全性。2021年4月,KubeSphere 3.1版本发布,主打“延伸至边缘侧的容器混合云”,通过集成 KubeEdge,拓展“边缘场景”,实现大规模应用统一交付管理,并增加了“计量计费”功能,让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更清晰。 从2018年正式对外发布1.0版本到今天,短短三年的时间里,KubeSphere一步一个脚印,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容器开源项目。如今,KubeSphere已成为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官方认证的开源容器云平台,国内唯一的K8s发行版,在国内用户数已超过1万。 在营收方面,记者了解到,2020年,KubeSphere的营收约为200万元,第一次供应给商业客户广泛使用,考虑到开源社区的玩法,收入存在一定滞后性,预估订阅付费收入达到4000万,20倍的同比增长,70%毛利率。未来一旦在开源市场扎稳脚跟,估值将会呈现指数式增长。 目前,KubeSphere在开源社区中独立IP下载已经接近2万,行业覆盖银行、保险、在线教育、制造业、物流、交通等。为了更好地服务商业客户,KubeSphere推出KubeSphere.Cloud全新的商业模式,通过该平台可以服务好有商业诉求的客户,比如提供云原生SaaS服务和线上服务支持,来为社区有商业支持与服务诉求的用户提供付费支持服务。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