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头条和滴滴都在"诱导分享",微信打击有错吗?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百度、头条和滴滴都在「诱导分享」,微信打击这种行为有错吗?) 2013年5月,QQ手机版做了一次改版,将所有好友的头像都显示为在线状态,并取消了「在线」、「离线」的文字提示。 这个「致敬」微信的举动让QQ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压倒性差评」。QQ团队破天荒地立刻主动出来接受媒体采访,解释改版的动机。即便如此,新版本还是很快上线,好友在线状态的显示被重新恢复。 一个细微的差别,道出了微信和QQ在产品逻辑上的不同:QQ是建立在PC上的即时通讯软件,用户需要确认好友此刻正在电脑边;而微信,虽然看上去像QQ的移动版,但建立在手机上的它,收发信息的逻辑更像邮箱——用户可以随时发信息给好友,也可以在任何时候回复。 所以,微信的默认主页是相当于收件箱的聊天窗口,微信对好友列表的定义是「通讯录」而非「联系人」,「好友分组」这个功能也被舍弃了。 ▲ Google推出的邮箱应用Inbox 微信的通讯功能更像是邮箱,其实是马化腾亲自认证过的: “微信其实是邮件,是个快速的短邮件,只是它快到让你以为不是邮件。” 2016年,在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的对谈中,马化腾如此说到。他还透露了微信开发初期的内幕:腾讯内容同时有三个团队开发基于手机的通信应用,微信的开发者是QQ邮箱团队,他们「最先把手机端的邮箱客户端改成了微信」。 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就能理解为什么在2019微信公开课Pro版上,张小龙依然把微信定义为「工具」,依然在强调好工具的标准是让用户「用完即走」。 一个优秀的工具,可以跨越年龄、阶层,成为真正的全民应用。而作为满足用户通讯需求的工具,因为超高的粘性,可以顺带满足用户阅读、表达的需求,甚至连接第三方应用,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平台和包罗万象、自然生长的生态系统。 对于一款像邮箱一样的工具来说,对用户危害最大的信息是什么? 对,铺天盖地的垃圾邮件。 报告显示,最近十多年来,垃圾邮件占所有电子邮件流量的比率都超过50%,同时,垃圾邮件正变得越来越大。它们浪费大量的带宽、流量,挤占用户的收件箱,诱导用户点击链接,传播木马、病毒,散布谣言和诈骗信息,严重损害了用户体验。 ▲ 图片来自:Devonyu / iStock Gmail之所以能崛起,除了在当时破天荒地提供1GB的超大存储空间,还因为它对垃圾邮件的强力过滤机制:除了系统主动判别垃圾邮件,Gmail还允许用户定制过滤器,用更智能的手段屏蔽垃圾邮件。 做好了这些之后,后起的Gmail逐渐超越Hotmail、雅虎电邮等主流邮箱,成为全球活跃用户超过15亿的第一邮箱服务,并帮助Google建立起了难得的帐号体系,打通了Android、YouTube、Google企业服务间的壁垒。 同样作为一款超级应用,「通讯工具」微信也需要以最严格的态度对待「垃圾信息」。 1月29日, #微信封杀百度春晚红包# 成为了微博热门话题,1.2万条讨论,2.2亿的阅读量显示了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心。 当然,支付宝的「集五福」、抖音的「集音符」兑红包活动,也早已无法在微信分享链接。 而在三天前,微信还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公告,对滴滴出行、网易云音乐、今日头条、火山视频和西瓜视频的诱导违规行为做了通报,并公布了措辞严厉的处罚: “针对此类违规活动和恶意对抗行为,一经发现微信将立即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停止链接内容在朋友圈继续传播、停止对相关域名或IP地址进行访问,封禁相关开放平台帐号或应用的分享接口;对于情节恶劣的情况,永久封禁帐号、域名、IP地址或分享接口。” 我们在之前的报道中详细分析过它们被屏蔽的原因:用实物或现金奖品诱导分享,用游戏、测试吸引用户参与互动都是微信明令禁止的行为。 但是,对于微信这座日活跃用户超过10亿,同时拥有社交关系链的「金矿」,被屏蔽的各家公司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黑科技」。 作为最早推出春节集卡兑红包活动的支付宝,已经有了丰富的对抗微信规则的方法,它将分享链接变成了像火星文一般的「吱口令」,得以在聊天信息和群聊中畅行无阻。 百度、抖音也迅速学习了这种「先进经验」,它们同样采用了口令的形式,躲避微信的屏蔽。 于是,春节红包活动本身就成了一件非常吊诡的事情: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们,正在用千奇百怪的像传播黄色网站的暗语一样的口令,以给用户送「福气」和红包为名,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期间抢夺用户和流量。 对「国民级应用」微信来说,这些信息就像是垃圾邮件,和新年签、打车券、外卖红包一样,当它们密集充斥在对话消息、群聊、朋友圈中时,会严重割裂正常的信息交流,给微信上已经很突出的社交压力又添上了一根稻草。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