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数据的算法
算法的形成离不开训练数据。如上一张图所示,在实现算法、搭建模型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授权app收集的身份数据、使用app所产生的行为数据,甚至是寄快递、住酒店等过程中记录的数据。 “我们已经进入了隐私的透明人时代”,上海交通大学数据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渊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提到。“网络比你还了解你自己……不管你愿不愿意,这些企业都已经掌握了我们的数据。”
这并不代表用户就束手无策了,比如可以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app、不轻易授权app获取隐私信息等等。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两个问题需得弄清楚: 第一,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并不是一个概念。隐私是每个人不能放弃的私密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允许交易,我们将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 而个人信息则更注重身份识别性,这些信息结合在一起后,有助于识别个人的身份。 第二,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用户免费使用手机应用的同时,就在出让部分个人信息,接受精准广告的投放,再由广告商付钱给手机应用,这就是现在的互联网免费模式。 “法律不是说绝对地保护你的个人信息权益”,何渊解释道。
但随着相关制度的逐步健全,公民将拥有更多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途径,比如集体诉讼、公益诉讼,以及基于《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法规而开出的高额罚单,虽然“对于大企业来说,他们更怕的其实不是赔偿,而是一种品牌的损失。”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