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技术公司”算盘在企业业务这里能打响吗?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To B”浪潮如火如荼,几乎人人都在谈自己如何服务企业、服务产业,而事实上,在某些垂直领域,To B的企业业务早已激战多时,最近也在频频异动。 企业采购服务就是其中之一。 不久前,主要负责为京东企业用户提供服务的京东企业业务与高调举办了首次“合作伙伴大会”,宣称要携手合作伙伴“建立企业服务综合体”。 从公开披露的数字,我们才“赫然”发现,截至2019年10月,京东企业购已累计服务超700万活跃企业客户。 京东企业业务在合作伙伴大会上抛出的“四个智能化”——需求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运营智能化和资产管理智能化,宣示自己要从多个方面“嵌入企业多场景的运营管理链条之中”。 当然,京东此举仍然没有离开企业采购服务的主赛道,类似“降低18%采购成本、为中小企业省500亿”之类的To B服务成绩被京东企业业务常常拿出来秀一把。 但是,这里更关注的是,在垂直的采购领域,为什么京东当下会选择锁定“技术”这个“标签”,拉来各种智能化技术为其To B企业业务铺路?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要回到企业采购服务本身来看。在这个To B浪潮中,不同的巨头级玩家相互竞逐但也早已锁定了各不相同的切入方式,京东也只是其中之一,心心念念的“技术公司”算盘,或许想要在本已有优势基础的企业业务打响。 B2B企业采购蓝海,不只是“卖货” 从企业采购看To B,与从大面上看To B,有完全不同的光景。相对于大开大合的战略转型,这里已经衍生出各有调性的服务模式。 1、撮合派:阿里、百度等,“信息匹配”下的平台生意 采购To B这件事早在PC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开始,“B2B电子商务”是企业采购服务的外皮。从汇聚信息的黄页,到寄售、代买,再到阿里1688横空出世,平台化的撮合模式占据主流,一直到今天仍然在继续。 简单说,1688作为天猫、淘宝之外阿里重要的电子商务平台,本质上是阿里To B服务的重要模块,针对的也主要是企业采购市场。其玩法无非是将多方的信息集中起来,然后将信息进行撮合式的匹配,其核心价值是“找”,快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交易效率。 虽然“年头很长了”,但这个平台的To B运营动作一直十分积极,临近年底,,1688最近又推出了类似B端市场上双11的“年终厂货狂欢节”,整合小B买家对接工厂实现批量销售。 而做撮合的不只有老牌的1688,2018年10月,百度在低调中上线了“爱采购”平台,宣称“一站直达全网商品信息”,这与1688的模式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撮合派”在企业采购服务上,“卖货思维”+信息匹配仍是主导,而不同的是,1688其在采购服务过程中,偏向于服务“卖家”,百度爱采购的量级肯定无法与1688抗衡,但对丰富百度自身的搜索生态无疑有重要的价值,毕竟,采购也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资讯。 2、链条派:京东等,以基础设施姿态进行长链条服务 如何说撮合派是搞“横”的,那链条派则可以近似是搞“纵”的,前者主要依赖信息横向的广度,尽可能多地实现匹配,后者则主动进入企业内部的采购业务流程和服务当中,以数字化等方式帮助实现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通过覆盖采购的长链条,实现与B端企业的深度绑定。 在撮合服务中,平台并不太关心履约过程,货物对版、发票、对账、售后服务、履约交付等B2B采购合作,由上游品牌商和下游企业客户自己完成。 这固然可以看作撮合派的某种缺陷,但其实亦是行业的机会所在,例如对在企业采购这块入局更晚的京东而言,往“纵深”做数字化生态,用数字系统将合作伙伴及各环节服务自动连接,从管理角度为B端企业做全采购链条的提升服务,显然成为更恰当的选择。 京东提的需求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运营智能化和资产管理智能化,就是一种长链条模式,对应采购需求理解、采购咨询和售后、运营管理优化、日常资产管理等采购相关的链条服务,脱离单纯的信息撮合,从卖货到履约到售后到资产管理深度介入企业采购业务。 而这个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的链条必然需要AI、大数据、云计算等诸多技术支撑,在合作伙伴大会上,京东企业业务还发布了面向采购领域的三款技术产品——采购ERP、神算子数据平台和采购大脑。可以说,京东选择“技术”作为企业采购服务的标签之一,有主动为之的理想,也有被寻找独特竞争优势而倒逼的现实。 3、接入派:SAP等,传统ERP企业转型互联网平台 企业的采购主要有两种用途:自用(如办公用品),或者作为生产链条的一端(如生产资料,采购后生产新的产品售出)。 SAP等传统ERP玩家(这些企业或可看作To B服务的原住民)在采购领域也耕耘多时, 例如SAP Ariba被称作“全球最大的采购服务平台”,最近这些传统平台都有往互联网平台靠拢的趋势,SAP Ariba最近几年一直在朝着“公有云平台”考虑,要成为“网络交易社区”。 自2016年底进入中国后,SAP Ariba对中国的“入侵”也在加速,今年4月的“智慧支出管理高峰论坛”在采购业内声量颇大。 然而,SAP这样的国际采购服务巨头在中国市场的缺点也很明显:过分注重生产制造企业,像是传统工业生产链的补充;国际供应商库在中国水土不符,由于缺乏互联网基因,也很难谈得上物资采购的性价比;“缴费”入驻,定期收服务费的平台模式,上古遗风太重。 即便如此,国际巨头杀入,始终是不容忽视的挑战,同样的竞争,还来自于金蝶、用友这样的综合型企业服务商在采购服务领域的发力。 企业采购进入“快节奏”,玩“技术”价值凸显但挑战亦不小 知名管理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曾认为,企业面临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只有增强企业本身的“弹性”才能更好应对。 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采购也早已今非昔比,过去大家都慢的时候,企业有很多时间慢慢思考怎么采购,慢慢对接上游品牌商,慢慢完成资产配置和处置。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