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事件频发的当下 数据脱敏技术发展趋向如何
发布时间:2022-07-22 08:41:24 所属栏目:安全 来源:互联网
导读:近年来,在国际上数据安全事件频发,尤其是数据泄露事件,根据Risk Based Security于2019年下半年发布的数据,整个2019年上半年发生数据泄露事件3800余起,相对于2018年同期数据增长了54%。数据泄露事件通常还会带来显式或隐式的经济损失,安全研究中心Ponem
近年来,在国际上数据安全事件频发,尤其是数据泄露事件,根据Risk Based Security于2019年下半年发布的数据,整个2019年上半年发生数据泄露事件3800余起,相对于2018年同期数据增长了54%。数据泄露事件通常还会带来显式或隐式的经济损失,安全研究中心Ponemon Institute和IBM Security联合发布的《2019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中指出,超过100万条记录的泄露预计会给企业带来4200万美元的损失,当泄露记录超过5000万条时,预计带来的损失将达到3.88亿美元[1]。![]() 数据脱敏技术 数据脱敏技术是一种可以通过数据变形方式对于敏感数据进行处理,从而降低数据敏感程度的一种数据处理技术。适当地使用数据脱敏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敏感数据在采集、传输、使用等环节中的暴露,降低敏感数据泄露的风险,尽可能降低数据泄露造成的危害。根据不同的数据脱敏规则和算法,可以对特定敏感数据使用若干种数据变形方式进行组合处理,在不同程度上降低数据的敏感程度,在较为严格的脱敏规则和算法下可实现匿名化处理。 1 数据脱敏算法与匿名化方法 在实际应用数据脱敏技术时,常常会涉及到脱敏算法、脱敏规则、脱敏策略3 个不同的概念。 数据脱敏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变形处理以降低其敏感程度。其中,在脱敏处理过程中使用的特定数据变形方式为脱敏算法。在原始脱敏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将一种或多种脱敏算法的组合应用在一种特定的敏感数据上便形成了脱敏规则。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中,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选择特定一系列脱敏规则可称为脱敏策略。 2 数据脱敏技术分类 当前数据脱敏技术主要可以分为静态数据脱敏和动态数据脱敏两类,两者面向的使用场景不同,实现时采用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机制也均有所不同。 2.1 静态数据脱敏静态数据脱敏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对完整数据集的大批量数据进行一次性整体脱敏处理,一般会按照制定好的数据脱敏规则,使用类似ETL技术的处理方式,对于数据集进行统一的变形转换处理。在根据脱敏规则降低数据敏感程度的同时,静态脱敏能够尽可能减少对于数据集原本的内在数据关联性、统计特征等可挖掘信息的破坏,保留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静态脱敏通常在需要使用生产环境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开发、测试或者外发的场景中使用。 2.2 动态数据脱敏动态数据脱敏的主要目标是对外部申请访问的敏感数据进行实时脱敏处理,并即时返回处理后的结果,一般通过类似网络代理的中间件技术,按照脱敏规则对外部的访问申请和返回结果进行即时变形转换处理。在根据脱敏规则降低数据敏感程度的同时,动态脱敏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数据需求方获取脱敏数据的延迟,通过适当的脱敏规则设计和实现,即使是实时产生的数据也能够通过请求访问返回脱敏后的数据。动态数据脱敏通常会在敏感数据需要对外部提供访问查询服务的场景中使用。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