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户体验和收入间摇摆,美食短视频的下一个变现出口在哪?
美食视频 + X 到底有哪些玩法? 与“日日煮”类似,同样以美食类视频起家的内容平台不胜枚举。如今,它们不再拘泥于视频这类单一的形式,而是在模式上探究不同的玩法。 例如,同样与品牌做跨界合作,“日食记”则用了定制包装的方式,取代在角落印上二维码的做法。爱做菜的影视公司CEO姜老刀,将“日食记”做成了人格化鲜明的美食内容平台,除了接地气的家常菜谱,淘宝店“姜叔的日食记”也售卖周边和定制产品——文艺范的定制挂历已经预售数千件,与“coffee pls”、“tea pls”合作的咖啡挂耳包、花草茶包等产品均使用定制包装,延续一贯的小清新风格,印上了姜老刀的酥饼猫卡通画像,IP的烙印更强烈。 “日食记 X tea pls”咖啡挂耳包 也有坚持调性、不做产品的美食内容平台,在变现上则需要挖掘更多的可能性。主张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的“一人食”,是一二线城市出租车车载电视里的热播节目。如今,“一人食”也不再只是围绕一个主角和一道菜讲述生活方式的视频系列,还推出了姐妹篇——《吃一天》旅行系列,让观众跟着故事的主角在一个城市从早吃到晚。从2012年底的第一期到现在,“一人食”已攒下逾83万微博粉丝,平均每条视频单平台播放数都能有几十万次。 对于广告投入格外谨慎的创始人蔡雅妮,在早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并不愿意直接拿“一人食”变现。一方面她觉得拿这几十万粉丝去做渠道可挖掘的价值有限,另一方面她也不愿意商业化破坏了“一人食”的调性。在变现上,蔡雅妮早先通过出书、办线下活动补贴制作经费外,还承接小米、MUJI的推广视频制作,一步步进入广告行业的产业链。 “一人食x Airbnb”的特别旅行系列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