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Uber、Facebook:科技巨头如何变成新时代的“恶魔”?
政策制定者认为,虽然打着共享经济的招牌,许多司机都是为了开Uber特意买的车。如果没有Uber,这拨人不会购买私家车。私家车数量的增加,无疑会加剧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治理的压力。 部分市民也抗议Uber的进入。Uber的补贴策略,导致原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乘坐私家车。非必须的私家车使用率增高,加剧了公共基础设施的损耗。本来能用十年的马路(只是打比方,不是精确数字),撑八年就不行了。维修和养护费用,还得靠市民的税金承担。这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吗? Uber被认为会加剧交通压力| Pixabay 法律从业者认为,Uber在钻法律的空子。乘客被司机骚扰,司机被乘客骚扰,Uber都觉得责任不在公司。这么不负责任的说辞,法官并不买帐。 在伦敦法庭做出判定不久,欧盟也认定,Uber是出租车公司,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么一看,貌似使用了新的科技产品,除了科技公司自己,谁的日子都没好过。 科技“恶人” 做一家科技公司太轻松了,原来传统公司要承担的对雇员、对社会的责任,要么转嫁给个人,要么转嫁给社会。 在美国,硅谷精英取代了华尔街大佬,成为新一代谁都能上去骂两句的“全民公敌”。 和Uber的处境类似,脸书也面临质疑:脸书到底是科技公司,还是媒体公司? 脸书是科技公司,还是媒体公司?| Pexels 扎克伯格在泄密门的听证会上仍死咬脸书是科技公司,不是媒体公司。 (编辑:开发网_开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